中医要敢于面对世界性疾病,既不要妄自菲薄,也不要不屑一顾。当前,中医这两种极端的情绪普遍存在。妄自菲薄表现为,总是以西医的思想来分析治疗病情;不屑一顾表现为,治好了一些流行病,却认为是小儿科,敏感性不强,他一不小心解决了世界性难题,却那么不以为然。这是对中医的宣传与发展是不利的。 禽流感与SARS发病原因,有相似之处,我们来看看禽流感是什么样的一个症状。 按照西医的说法,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甲型流感H5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表现为高热、流涕、鼻塞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全身不适,部分患者可有恶心、腹痛、腹泻、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等眼部感染,体温大多持续在39℃以上。部分患者胸部X线片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,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。多数患者起病急、进展快、病死率较高。 这种病,让我想起了郝万山教授的那个故事,这与中毒事件的病情不是很相似吗? 我们再上一章详细分析了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,这个禽流感与这个合方有相同之处,有不同之处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症状已经不仅限于呼吸道了,腹痛和稀水样便的症状表明,疾病已经到了中焦和下焦了。 禽流感方: 柴胡12克、黄芩9克、黄连6克、麻黄6克、芍药6克、半夏(洗)9克、栝蒌9克、红参9克、葛根6克、牡蛎6克、石膏15克、乌药6克、甘草(炙)9克、大枣(擘)12枚。 【方论】 此方是小柴胡汤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,加麻黄、葛根、牡蛎、乌药、石膏。 (一)、禽流感方的配伍情况。 1、柴胡 ①性味:苦,辛,微寒。 ②归经:归肝经、胆经。 ③功能:解表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肝郁气滞,气虚下陷,胸肋胀痛,脱肛,子宫脱落,月经不调 2、黄芩 ①性味:苦,寒。 ②归经:归肺经;心经;肝经;胆经;大肠经. ③功能:泻火解毒,止血,清热燥湿,安胎。 主治:用于湿温、黄疸,肺热咳嗽,高热烦渴,血热吐衄,暑温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,泻痢,痈肿疮毒,胎动不安。 3、黄连 ①性味:苦,寒。 ②归经: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 ③功能主治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用于湿热痞满,呕吐吞酸,泻痢,黄疸,高热神昏,心火亢盛,心烦不寐,血热吐衄,目赤,牙痛,消渴,痈肿疔疮;外治湿疹,湿疮,耳道流脓。 4、麻黄 味辛、微苦,性温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 归肺经、膀胱经 麻黄根:味甘,性平。止汗。 治风寒感冒,发热恶寒,无汗,头痛身痛,胸闷喘咳,支气管哮喘,风水浮肿,小便不利。麻黄根:治自汗,盗汗。 5、芍药 ①性味:味苦,微寒。 ②归经:不详 ③功能主治:主邪气腹痛、除血痹,破坚积,寒热等 6、半夏 ①性味:味辛,性温,有毒。 ②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经。 ③功能主治:具有降逆止呕,温和中胃,燥湿化痰,消痞散结的功效。主治痰多咳喘,风痰眩晕,痰饮眩悸,痰厥头痛,呕吐反胃,胸脘痞闷,梅核气症。并生用外治痈肿痰核。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;法半夏多用于燥湿化痰。 7、栝蒌 ①性味:苦寒、无毒 ②归经:不详 ③功能主治:降火润肺燥。涤痰结。利咽喉。消痈肿疮毒。凡肺受火逼。失其降。下之令。则致 胸中有痰。得栝蒌甘缓润下之助。则痰自降。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。 8、红参 ①性味:甘、微苦、温。 ②归经:入脾、肺、心经。 ③功能主治:大补元气,服脉固脱,益气摄血。 9、葛根 ①性味:性甘、辛、平、无毒。 ②归经:入脾胃经。 ③功能主治:有发表解肌,升阳透疹,解热生津之功效。用于治疗脾虚泄泻、热病口渴、主治外感发热,头项痛强,麻疹透发不畅,温病口渴,消渴,酒毒,胸痹心痛等病症。 《本草正义》谓葛根“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”。 10、石膏 ①性味:甘、辛、寒,无毒。 ②归经:归肺经、胃经。 ③功能主治:清热泻火、除烦止渴、外感热病、高热烦渴、肺热喘咳、胃火亢盛,热病壮热不退、心烦神昏、谵语发狂、口渴咽干、肺热喘急、中暑自汗、胃火头痛、胃火牙痛、热毒壅盛、发斑发疹、口舌生疮、痈疽疮疡、溃不收口、汤火烫伤。 11、牡蛎 ①性味:咸、微寒、无毒。 ②归经:归肝、胆、肾经 ③功能主治:主伤寒寒热,温疟洒洒,惊恚,怒气,除拘缓,鼠瘘,女子带下赤白,除留热在关节、营卫,虚热去来不定,烦满,止汗,心痛气结,止渴,除老血,涩大小肠,止大小便,疗泄精、痿痹、欬嗽、心胁下痞热。 12、甘草 ①性味:甘,平。 ②归经:归心经、肺经、脾经、胃经。 ③功能:益气补中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药性。 主治:主治脾气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热毒疮疡,咽喉肿痛,药物、食物中毒;缓和药物烈性、毒性。 13、乌药 ①性味:辛;温 。 ②归经:脾经;胃经、肝经、肾经、膀胱经。 ③功能:行气止痛;温肾散寒。主治:胸胁满闷;脘腹胀痛;头痛;寒疝疼痛;痛经及产后腹痛;尿频;遗尿。 14、大枣(见前文) (二)禽流感方组方思想 禽流感方,是以小柴胡汤、黄芩半夏生姜汤和小陷胸汤味基础方,合裁而来。 1、小柴胡汤 《伤寒论》: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心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渴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 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、人参三两、半夏半升(洗),甘草(炙)、生姜各三两,大枣十二枚。 患者本来已经受寒,又中风(按《金匮要略》解释,为热风),致使往来寒热。少阳肝木受邪,使脾胃之气不畅,所以不欲饮食,呕吐。小柴胡汤中的柴胡 2、黄芩半夏生姜汤 《伤寒论》:太阳与少阳合病,自下利者,与黄芩汤;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 黄芩汤方:黄芩三两、芍药二两、甘草二两(炙)、大枣十二枚。 黄芩半夏生姜汤,贴切地描述了“禽流感”的所发症状,太阳与少阳合病,病势偏于少阳,少阳半里之热即高热,犯及肠胃,导致:①自下利(腹泻);②呕吐。 3、小陷胸汤 ⑴《伤寒论》:小结胸病,正在心下,按之则痛,脉浮滑者,小陷胸汤主之。 黄连一两、半夏半升(洗)、瓜蒌实大者一枚。 ⑵《伤寒论》:太阳病,脉浮而动数,浮则为风,数则为热,动则为痛,数则为虚。头痛发热,微盗汗出,而反恶寒者,表未解也。医反下之,动数变迟,膈内拒痛,一云头痛即眩,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,短气烦躁,心中懊恼,阳气内陷,心下因硬,则为结胸,大陷胸汤主之。 大陷胸汤方:大黄六两(去皮)、芒硝一升、甘遂一钱匕。 病在什么部位的鉴别是很重要的。 从《伤寒论》的小陷胸汤原文与大陷胸汤原文比较可知,按心下之处,指的为“膈上”。膈上为太阳部位,膈下为少腹位。 医宗金鉴》:黄连涤热,半夏导饮,瓜蒌润燥下行,合之以涤胸膈痰热,开胸膈气结,攻虽不峻,亦能突围而入,故名小陷胸汤。 小陷胸汤治在膈上。 因表邪内陷而成为结胸症,邪陷内结,所以动数脉变成了迟脉;误下则损伤胃气,致使胃中空虚。热邪动膈,则膈拒按;热邪与水邪相结,则心下硬满,成为结胸。因此大陷胸汤治在膈下。 综上分析,用小陷胸汤。 所以这三个方,一个治疗壮热,一个治疗腹痛下利,一个专治肺部炎症,每一方都有针对性。三者合方,加上八角、乌药2味香药,聚合成新的药力。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,鸡瘟发于春季,对此有很深的印象。几乎每年鸡瘟都要流行一次,大面积的鸡瘟,农民把死鸡扔就茅厕做有机肥料,奄奄一息的鸡就成了盘中美餐。 鸡瘟源于季节的更替。春季是一个疾病容易爆发流行的季节,并不像诗人描绘的那样浪漫。因为万物复苏,空气里弥漫着万物蛰伏而来的气息,这些气息很多都带有致命病毒的。春天气温或高或低,动物自身的调节系统来不及开开合合,还有就是禽类喜欢吃“活食”,春天有很多“活食”才破土而出,身上也带有致命病毒,就成为了禽类的“快餐”,禽类感染病毒,所以春天独有“禽”流感。 内经云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 。与动物一样,冬天不养精气的人,春天也容易“中招”。 对于春天的流感来说,是在寒中受“暑”,还是在“暑”中受寒,或者是既受暑又受寒,这是一个很难判断的病因。我想,这大概是中医治疗禽流感的困难之处,也是不能有治疗SARS那样的“抗炎1号”之原因吧。 受暑还是受寒,或者是既受暑又受寒,在不确定病因的情况下,郝万山教授的故事对中医界应该有很好的启示----注重药性的平衡! 从壮热的病症看,受暑可能的几率大一些,这是个大方向。 (三)、五项原则 组方的思想是:一是受暑是大方向,二是药性要平衡。在这种思想下,禽流感方的配伍情况分析如下: 1、药性 13味药中,葛根、甘草性平,是中性药。黄芩、黄连、石膏、栝蒌4味是大寒之品;柴胡、芍药、牡蛎微寒。麻黄、红参、半夏、八角、乌药、大枣6味为温性之品。相比之下,寒性占比略高。 2、功效 ①解毒。黄芩、黄连双黄,在中医解毒药中有神效;石膏,特别是生石膏解热毒有神功;栝蒌,有拔疮毒之能;葛根,归督脉,有宣发通络之功,解诸毒;甘草为解毒之神品。解毒是本方的首要任务。13味药中有6味是直接解毒的药。 ②解表。麻黄,《伤寒论》中的一味中药的解表药,禽流感有往来寒热之症,先伤害又中风(热风),麻黄与甘草解表,大开其外,散寒去热。 ③清热。柴胡、黄芩、黄连、栝蒌、石膏、甘草,6味药是直接清热的药。甘草,是泻火之圣药。 ④止痛。柴胡、芍药、石膏、甘草、乌药。芍药、乌药,之所以用“药”直接命名,在中药中不多见,有这种待遇的还有山药、没药(在下文中介绍)。这是因为它们“药”的作用太大了。 ⑤利水。黄连、麻黄、乌药,使人体垃圾进行归类,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垃圾箱一样,尿归膀胱,不走大肠。 ⑥补气。禽流感患者,胸闷气短,用人参(红参)大补元气。 3、归经 归肺经、三焦经、膀胱经、督脉、任脉。主要是归肺经,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。 4、升降及解表功能 柴胡、麻黄、半夏、葛根、栝蒌、乌药,都是属于升降药,也是解表药。葛根、栝蒌,疏通督脉、任脉气场。这两味药放在一起,该升的升,该降的降,完成人体气场的大循环;乌药为香药,除沉寒痼冷,与麻黄一道提壶揭盖,开宣肺闭。 (四)本方精髓 ⑴葛根和石膏。 禽流感症状之一是患者体温在39℃以上。从中医角度分析,作为病毒性传染病是外邪侵入的一种。因为其发作的特点具有爆发性,因此这种高热症状是因外感而起,因此非龙雷之火上奔。 方中用石膏清热,具有清热的直接性;用瓜蒌,除胃痼热。 《本经疏证》云:栝蒌瞿麦丸证虽渴,而终用温暖,其并用栝蒌根,一则以助上之阴为寒泄诸药守御,俾得有恃不恐。一则以安上之扰,使温暖诸药下达,俾无反顾之忧。于栝蒌瞿麦丸,其功在正面,在正面,故其名居一方之首而不愧;于牡蛎泽散,其功在根柢,在根柢,故不居其名而闷,于此又可见栝蒌根之为物,既能应上焦假热之渴,又能应下焦真热之不渴,谓之能益阴津可,谓之能补真阴,亦无不可。 因此,禽流感患者,本因胃有痼热,又因外感而得病。 在小陷胸汤中,瓜蒌与半夏同在一个方子,此用法很特殊。瓜蒌为治实,半夏治通。两者皆为守御中焦,攻上伐下之内邪。禽流感方以小陷胸汤方为基础,用其瓜蒌半夏同方之原意。 ⑵麻黄和牡蛎。 《本经疏证》:夫疟(温)之发必由痰固于中,痰则水为火搏而成者也。邪火搏痰,身中之火与俱,斯外达无从,虽表间但患寒多,而不知正患热盛也,故仗蜀漆吐去痰涎,以铲其根,以云母、龙骨使阳返于土,邪达于外,当留者留,当去者去。倘若外更束寒,毛窍痹阻,则必用麻黄、甘草大开其外,以散其寒。然蜀漆之吐,仅使阳从土达,云母、龙骨引阳使还土而已,麻黄则使阳从水达,故当易以牡蛎,使当返本之阳归水中,而不得用龙骨矣。以是知龙骨之用,在火不归土而搏水;牡蛎之用,在阳不归阴而化气也。 禽流感患者,先内有痼热后因外感而得病,所以解表为先,除痼热为次。方中用麻黄不仅有解寒在皮肤之功,它与牡蛎一道使阳从水达,使阳归水中。 小柴胡汤,以胸胁满结而用牡蛎。主伤寒寒热、温疟洒洒中惊恚怒气者,然惊恚怒气所以为胸胁满结,何故?人之阴盛涨而寒,阳盛涨而热,其飙举风发之时,岂无怒气当先,治之以牡蛎是欲致生气于其间,使仍与寒热相化而俱消也。 ⒀瓜蒌与牡蛎。 栝蒌以上济其清,牡蛎以下召其浊。 况栝蒌牡蛎散证,原系百合病,既历久变渴,又弥久不差,则为上已化而下不化,用栝蒌生上之阴以和其渴,用牡蛎为下之橐钥,吸已化之阳,使下归而化阴,济上之亢,通下之道,俾溺时得快然,百合病遂净尽无余,又何不可
作为一种病毒而引发的禽流感,西医一直在寻求针对病毒的治疗方法,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科学意义的一面。然而,作为一种禽类瘟病,自古以来年复一年地延续着,有着中医护佑的中国,历史上从没有引起恐慌,倒是在中医被低估西医流行的当今,中国像患上了流行性感冒,“东施效颦”的故事鲜活地发生在我们身上,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一种讽刺啊! 相信自己,走自己的路。
本文由南阳仲景金方医院(www.nyzjjfyy.com)原创编辑,转发请注明来源及版权所属。
|